久久成人福利,蜜臀av一区二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国产直播在线

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按摩手法 > 腳部如何按摩養生?腳部按摩養生的手法是什么?[圖]

腳部如何按摩養生?腳部按摩養生的手法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5:30 按摩泡腳抗衰老

人體的腳部有很多的穴位,泡腳和按摩都有養生的作用,不少人還會經常做足底按摩,緩解身體的不適感,腳部按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平時可以按摩腳部,讓身體更加健康,那么腳部如何按摩養生?腳部按摩養生的手法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

腳部如何按摩養生?腳部按摩養生的手法是什么?(1)

1、腿部養生按摩法

一、扳足:

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二、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后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三、甩腿:

一手扶物或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后向后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四、浴足:

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五、摩腳:

洗腳后,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后)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昏、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六、高抬貴腳:

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于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抬腳也有好處。

七、搓揉腿肚: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2、按摩腳底的好處

1、揉大腳趾—緩解眼干

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于目”,意思就是肝主管眼睛,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于目,才使目得以濡養。

因為肝經起于大腳趾,所以經常按揉大腳趾對可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眼干嗎,眼癢等不適癥狀。

2、按腳背—緩解扁桃體炎

腳背上大拇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區,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只腳趾按摩5分鐘。可有效緩解由于扁桃體發炎引起的咽喉腫痛。

3、轉腳腕—降低血壓

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壓。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癥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4、扳扳腳趾—健胃養胃

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上的穴位與腸胃有關,按摩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可達到健胃的目的。

有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

對于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5、踮腳走—緩解靜脈曲張

踮腳運動產生的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收縮壓擠出的血量,與心臟每搏的排出量大體相當;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機體疲勞、下肢酸脹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暢而引起的靜脈曲張。一般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

6、按大腳趾—消除流口水

入睡后流口水,醒來舌頭兩邊有齒痕,并出現飯后腹脹等癥,這是脾虛的征兆,在足內側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頭后面,有一個太白穴,點揉此處可刺激足太陰脾經經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消除睡覺流口水癥狀。

7、抬高雙腳—抗衰老

抬高雙腳也是鍛煉足部的有效方法,每天堅持高架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就可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氣供應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強,對大腦和心臟的保護作用尤為明顯,還具有抗衰老作用。

8、撓腳心—健腦養腎

經常搓擦足心,擦至局部發熱為止,可有效健腦,防止減緩腦細胞的老化速度。在按揉腳心后,還可以配合點按位于兩側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對防治中老年常見的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疾病很有幫助。

9、抬腳跟—改善腎氣不足

涌泉穴屬腎經,氣血從此處流出,沿著聯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老人家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的厲害,常常練習抬腳跟,每天練上幾次,每次幾分鐘,在腎經的氣血最旺盛的下午五點左右進行,可有些為機體改善腎氣不足。

10、按腳底—緩解心火旺

心火旺容易出現心煩易怒、口舌生瘡、睡眠不佳等。中醫認為,心火旺,容易出現“腎水”虧,所以上火要補腎陰,以養陽,達到心腎相交。

腳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腎氣從這里生發。用溫水泡腳,并揉揉腳后跟,按按腳心,可達到打通腎經,引火歸源的目的,對緩解心火有幫助。

11、按腳趾—緩解頭痛

足竅穴和至陰穴都有治療頭痛的作用,足竅穴在第四個腳趾的外側,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前4個腳趾的兩側,向中央方向用力揉捏,可有效緩解頭痛,心煩氣躁,耳鳴,耳聾等。

至陰穴位于小趾趾甲外側根部附近,用食指之間按摩即可,可有效治療頭痛,頸部疼痛,鼻塞,流鼻涕,腹部疼痛,便秘等不適。

12、按光明穴—防治近視

光明穴位于外腳踝的骨頭凸出處,向上約7指幅寬的地方,左右各一,用手指指腹或者指節按壓,加以畫圓的方式按摩,能改善視力模糊,流量,視力疲勞,青光眼,夜盲癥,頭痛等不適。

13、按三陰交—改善失眠

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腳內踝向上4指寬處,脛股內側后方凹陷處,左右各一,易手指指腹或者指節按壓,并以畫圓的方式按摩,有痛感為宜,可有效治療失眠,改善月經不調,遺精等疾病。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民县| 大安市| 河间市| 辽宁省| 桃园县| 报价| 麻江县| 武功县| 桂东县| 阳泉市| 习水县| 尤溪县| 合江县| 霍邱县| 沾益县| 迭部县| 体育| 枞阳县| 曲靖市| 天津市| 芜湖市| 汉阴县| 花莲县| 东城区| 定兴县| 义乌市| 遂溪县| 新野县| 淮南市| 双辽市| 山丹县| 达日县| 云安县| 鄂州市| 桃园县| 英德市| 吐鲁番市| 延安市| 固始县|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