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的終了季節,自然界陽氣最少,萬物潛藏。身體偏于陽虛者適合吃牛肉、羊肉、狗肉、韭菜等,偏于氣陰不足者食補以鴨肉、鵝肉為好。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冬季切忌食黏、硬、生、冷的食物。
1.冬季要保暖護陽
人體下半身屬于陰位,陽氣較虛,如腳部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如果受寒,就會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的毛細血管收縮,因此,冬季養生首先要保暖護陽。其次,冬季要養腎養腎主要在于節欲保精,冬季腎水當令,腎主藏精,腎精充盛,則腦髓充足,行動靈活,耳目聰敏。
2.鍛煉以微汗為好
冬季養生以閉藏為主,應減少陽氣耗散。喜歡晨練的人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了再開始鍛煉,免得起得過早或在大霧中鍛煉。鍛煉的時候以出少許汗水最好,如果大汗淋漓則容易寒邪趁虛而入,形成風寒感冒。
3.冬季要預防舊疾
陽氣是抵御病邪的武器,而冬季在四季中陽氣內潛,陰寒最盛,許多舊病容易復發,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消化性潰瘍、心腦血管病等都是主要發病于冬季。有這些老毛病的人需要提前預防,不要等病來了再去治療,因為人每次大病都會元氣大傷,老話兒“陰來陰去下大雨,病來病去壽不長”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重病患者,寒冬是個關口,從古代陰陽理論來講,從冬至春是陰盡陽生的時刻,冬至之日—陽生,皚皚白雪下蘊藏盎然春意,人身也是—小天地,熬過寒冬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
4.冬季好進補
在冬季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都會相對增強,所以在冬天可以吃一些有補益作用的藥物、食物;同時在這個季節里,新陳代謝低,人體的消耗少,吸收的營養物質除了部分消耗外,可以貯藏入體內,從而能充分發揮其補益的功能;另外,不論食物補品或補藥膏滋,冬季都可以久存而不致發霉變質,便于應用一些需要久服的補品。